什么會展賺錢就上什么會展,甚至“同名同姓”的會展一年會出現幾個,讓市民摸不著頭腦。在昨天首次舉辦的武漢會展發展論壇上,有關專家指出了武漢會展業的怪現狀。
近年來,武漢會展業發展十分迅速,機博會、光博會、食博會等一大批品牌展會開始涌現,已呈現出武漢品牌展會的雛形。去年,武漢共舉辦展會149個,其中展出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展會就有27個。
會展多了,撞車的現象也頻頻發生。武漢現有大型展覽公司近百家,經常重復辦展,尤其是在春秋兩個辦展旺季,房地產、建材等展會撞車頻率更高,一些展會幾乎是“同名同姓”。類似的展會太多,分流了參展商,也導致會展規模變小,效益下降。
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沈丹陽稱,目前,我國的會展公司主要以賣展位來營利。去年,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各類展覽近百場,會展收入近5000萬元。
業內人士稱,如此高的營利也不難解釋會展為啥頻頻撞車,熱門的展會往往更能賺錢。在武漢,房產會、裝修建材、電動車等會展每年都要舉辦幾場。但不可否認,一個接一個的會展拉動了武漢經濟發展。2004年的醫博會,參展商和12萬專業觀眾,給武漢的賓館、餐飲、零售、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10億元的收入。
但就全國來說,武漢的會展相對落后,據相關資料顯示,2005年—2006年,商務部重點支持的31個展會中,武漢僅機博會入選。業內人士稱,武漢將立足打造中部會展中心城市和中國會展名城。